深度報道精選:朱令,人生五十
|
“朱令案”是中國最引人關注的懸案之一,她在1990年代就讀清華大學期間被兩次投毒,身體受到了不可逆轉的傷害。警方早年一度鎖定她的同宿舍室友孫維為案中“唯一嫌疑人”,案件卻在“中央領導同志批示”之下結辦、不了了之。《鳳凰周刊》的這篇專訪,回顧了這一起案件,還了解了朱令及其父母的現況。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1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6%B7%B1%E5%BA%A6%E6%8A%A5%E9%81%93%E7%B2%BE%E9%80%89/zh-hant/)
“朱令案”是中國最引人關注的懸案之一,她在1990年代就讀清華大學期間被兩次投毒,身體受到了不可逆轉的傷害。警方早年一度鎖定她的同宿舍室友孫維為案中“唯一嫌疑人”,案件卻在“中央領導同志批示”之下結辦、不了了之。《鳳凰周刊》的這篇專訪,回顧了這一起案件,還了解了朱令及其父母的現況。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1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網絡上充斥關於巴以衝突的誇張、虛假和未經驗證消息,媒體的客觀報道變得更加重要。《三聯生活周刊》整理了身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雙方平民的講述,試圖呈現他們在戰火、恐懼、傷亡之中的處境。《澎湃新聞》則利用數據、信息地圖等,重構本輪衝突爆發的頭12天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0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7月29日到8月1日,颱風“杜蘇芮”殘餘環流抵達中國北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大片地區出現大暴雨至特大暴雨,引發洪災。北京房山區、門頭溝區,河北省涿州市等地方成為了重災區,搶險救災工作、被困居民經歷、人命財產損失等,吸引了全國關注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8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7月23日,齊齊哈爾市第34中學體育館的屋頂突然坍塌,當時在館內集訓的女子排球隊2名教練和17名隊員當中,有11人死亡。初步調查顯示,這並非一起意外,而涉及施工單位違規在體育館屋頂堆置珍珠岩。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7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鶴崗走紅,較低的房價和生活成本,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來此定居,當中有不少獨自帶着孩子的單親媽媽。對她們來說,在30歲後開啟另一段人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6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一個人可以廢物到什麼程度?李樹(化名)不打工、不出門、不社交,積蓄用完了,乾脆賣掉所有家當,搭了個帳篷,就住在一個垃圾場里。他如何以一種平靜而認真的姿態,過着“廢物”般的生活,卻又讓旁人看着感覺到體面?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5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4月18日晚間,央視等官媒陸續發布“北京市長峰醫院火災致29人死亡”的消息,中國絕大部分民眾才知悉當日下午1時在首都曾經發生如此嚴重的一場火警。當時,距離火災事故已有七、八個小時。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4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3月,不少媒體發表了關於女性處境的報道,切入討論的角度各有不同。媒體人易小荷為四川省自貢市仙市鎮的一群女性寫書,記錄她們面對的婚姻挫折;職場女性王廉發現,在成為母親、堅守職場、母乳餵養這三個選項之間,不放棄任何一個原來非常艱難。
各地最近開始新一輪醫保改革,個人賬戶被弱化,資金轉而投入門診改革等,引起民間爭議;中國首例因“陪診”入獄的案件,張新甫至今仍在申訴,希望洗脫罪名、恢復尊嚴……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新冠疫情以來,在義烏的航賓仿真花產業園區,40多家仿真花廠正在掙扎求存。有為仿真花染色的女工,在沒有訂單、沒活可乾的空閑,照樣做花當作存貨。在工廠一側的空地上,堆放着幾十袋仿真花半成品,何時能賣得出去,誰也不知道。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0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