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技術
從數據中找選題、建立記者網絡……環境報道可以怎麼做?
|
隨着全球氣候暖化,全人類正在經歷着史無前例的酷熱天氣,而環境報道在此時的需求比以往都更加大。在最近一次研討會中,一個由記者、設計師和組成的小組,分享了他們用數據可視化和建立網絡賦能環境報道的案例。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7%8E%AF%E5%A2%83%E6%8A%A5%E9%81%93/zh-hant/)
隨着全球氣候暖化,全人類正在經歷着史無前例的酷熱天氣,而環境報道在此時的需求比以往都更加大。在最近一次研討會中,一個由記者、設計師和組成的小組,分享了他們用數據可視化和建立網絡賦能環境報道的案例。
全球深度報道網成員、秘魯調查媒體 Convoca 一直在調查重金屬污染問題。那些血液含鉛量超標的受害者到底經歷怎樣的厄運?他們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又有怎樣的遭遇?在最新發表的系列報道中,Convoca 選擇以互動漫畫來講述他們的故事。
南非調查媒體 Oxpeckers 運用地理數據和可視化工具,報道了許多當地土地、水資源被採礦業者污染的故事,並開發了分析工具 #MineAlert,以共享礦業相關議題的信息。不僅如此,他們還一直在開發新的地理數據分析工具,為全球範圍內進行環境調查賦能。
在假新聞與偽科學盛行的時代里報道全球氣候變化絕不簡單。對於科學家來講,氣候變化這個話題仍有分歧。作為信息傳遞中介的記者,我們怎麼把複雜問題的本質說清楚?如何在確保事實準確的基礎上講述能夠吸引讀者的故事?這些問題,對幫助普通人了解氣候變化這個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有着重要的意義。
自從北京煤改氣之後,在過去的九個月里,北京人民難得享受到了湛藍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氣。的確,空氣的優異程度創下了近年來之最。《金融時報》從Nasa的衛星數據中,收集了2005年1月到2018年5月間,二氧化氮濃度可視圖。
此外,記者Xaquín G.V.根據網民在Google上的問題搜索記錄了一份可視化日記。他發現,北美人和東亞人總需要修理馬桶,前蘇聯國家的人要修洗衣機,這是怎麼回事?
儘管這份報道對於推動當局治污的影響尚有待觀察,但它與越來越多類似的環境故事一道——見於印度媒體IndiaSpend、第三極項目等——揭示了公開數據以及運用多媒體記錄與展示環境實況在此類報道中愈發重要的作用。
做好環境報道,信息資源哪裡找?深度君整合公開環境信息,涵蓋背景信息、NGO數據、調查與研究、環境公約、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環境媒體/環境頻道六大類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歡迎各位建議更多好資源。
氣候變化已然危及到人類的生存,而世界最高峰腳下的社會卻忽略了、甚至試圖無視種種信號。如何報道環境與氣候變化關係到公眾如何理解與應對現存的危機。三位長期關注全球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的南亞記者分別從實地調查案例,報道方向與注意事項,以及與數據新聞結合三個方面,分享環境報道要領。
環境問題,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九月的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資深環境記者Joydeep Gupta和Abu Siddique將分享環境報道經驗,講述如何深挖環境污染的生存危機和權力無能,推動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