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再只是一个故事:当记者“放弃”客观视角

报道尼泊尔内战的时候,《尼泊尔时报》主编Kunda Dixit很快就丢掉了他在新闻学院学到的一点——做一个客观的观察者。“人们指责我越界了。”在第三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的“战争罪案与历史创伤报道”研讨会上,Dixit告诉在场的记者。“我们应该坚持公平,而不是客观。保持公平的目标是争取正义。”

灾难和创伤报道指南:学会“聊伤”和“疗伤”

土耳其的恐袭、美国的枪击案,是很多人难言的终生创伤。家园被毁,生命逝去,如何面对和报道都是一个难题。作为新闻从业者,我们该如何更有效地传达悲剧的信息,如何书写创伤而不造成二次伤害?报道创伤时,我们如何自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凯瑟琳·里德开设的《体谅信源(Consider the Source )》课程,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深度君特此选取其中精华,点击报道标题,可查看报道原文。

从调查报道角度,解析美联社普利策获奖报道

这几天,美联社的普利策获奖报道刷屏了。4名记者耗时18个月,起底东南亚渔业虐待劳工黑幕,触发司法部门调查, 引发行业改革。这回深度君不谈故事,聊一聊他们用了哪些调查手法做出专业报道,帮助2000名被囚劳工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