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創新
從“沉浸”到參與 調查報道的互動呈現還有哪些創新?
|
本文分享來自拉美的八個優秀交互式深度報道。這些故事都力求通過對不同敘事元素的組合,既深入故事內核,又展現故事的不同切面,緊緊抓住讀者眼球,帶動參與,並誘發他們思考。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8%B0%83%E6%9F%A5%E6%8A%A5%E9%81%93/page/12/zh-hant/)
本文分享來自拉美的八個優秀交互式深度報道。這些故事都力求通過對不同敘事元素的組合,既深入故事內核,又展現故事的不同切面,緊緊抓住讀者眼球,帶動參與,並誘發他們思考。
公務員編製或者非編製政府僱員及其薪酬待遇,事關公共財政,能很好地說明政府是如何使用納稅人的錢,也間接體現公共服務水平。本文中,資深信息自由政策研究專家Toby McIntosh將帶來多國報道案例,介紹媒體如何利用信息自由法案取得公務員編製和薪酬數據並從中發現新聞。
對於需比即時新聞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資源的調查報道,只有最終把故事講好,而非單純地鋪陳事實,才能讓報道產生更大的影響力,不致讓前期艱辛的調查功虧一簣。
在6月舉行的美國調查記者與編輯協會年度大會上,美國奧斯卡獎電影《聚焦》主角之一的原型、《波士頓環球報》記者Michael Rezendes介紹了13條與“線人”打交道的訣竅。全球深度報道網獨家發表中文版與讀者分享。
性侵,於大多數受害者而言,都是不敢公開言說的夢魘。而在加拿大,當一部分性侵受害者鼓起勇氣向警察報案,她們所發出的聲音卻被忽視與懷疑,甚至最終被認為是“口說無憑”。
一場名為“洗車行動”的反腐風暴正在攪動拉美政壇,多國政要涉案。分別來自不同國家的11家媒體機構自發組建了網絡協作平台深入調查,成為跨境協作報道的又一範例。
亞洲出版業協會“2017年度卓越新聞獎”(SOPA Awards)於6月15日晚揭曉。獲獎調查報道所講述的故事,及完整獲獎名單都在這裡。
2017年數據新聞獎近日揭曉入圍名單。阿根廷《民族報》報道《檢察官之死》聚焦前檢察官阿爾貝托·尼斯曼因調查阿根廷與伊朗政府高層而神秘死亡的案件,調動120多人的志願者團隊聽取四萬多條電話監聽錄音,從中抽絲剝繭還原涉案權貴的攻守同盟,入圍競逐“最佳數據調查獎”。這個涉及龐大數據的調查項目如何展開?其中的挑戰和亮點又在何處?
兩個月來引發社會關注的山東聊城“辱母傷人案“以及對當事人於歡的司法程序近日又有最新進展,媒體的窮追不捨功不可沒,而不斷完善的司法公開制度也有助於公眾了解事實真相。本文為你介紹媒體如何善用公開的法庭判決信息來做深度報道。
Marcela Turati是一名屢獲殊榮的墨西哥調查記者。她關注墨西哥的毒品戰爭、移民、童工及其他弱勢群體的問題,對新聞業進步充滿希望,也會對媒體集團的弊端直言不諱。以下Media Power Monitor對Turati的專訪,帶你走近這位能力與膽識兼備的女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