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
漫畫、喜劇、新聞“餐廳”……看那些打破常規的調查性新聞
|
如今,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已彙集了62個國家的145個專註於調查性新聞的成員機構。我們一直密切關注各地成員機構的情況,不斷探索他們在調查性新聞方面的創新嘗試,包括如何提高收入、擴大傳播、以及支持各自調查報道的發展等。過去幾個月里,我們已分享過一些關於成員機構的專題文章,它們都值得再次回顧。下面,我們將再為你介紹幾個成員機構的成功典型。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8%B0%83%E6%9F%A5%E6%8A%A5%E9%81%93/page/14/zh-hant/)
如今,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已彙集了62個國家的145個專註於調查性新聞的成員機構。我們一直密切關注各地成員機構的情況,不斷探索他們在調查性新聞方面的創新嘗試,包括如何提高收入、擴大傳播、以及支持各自調查報道的發展等。過去幾個月里,我們已分享過一些關於成員機構的專題文章,它們都值得再次回顧。下面,我們將再為你介紹幾個成員機構的成功典型。
兩周前的白宮新聞簡報會上,特朗普將包括CNN、《紐約時報》、Policitico雜誌等幾家主流新聞媒體拒之門外。當報道白宮的渠道被限制、被剝奪,當向權力問責的自由環境被收緊,美國媒體如何另闢蹊徑、監督權力運行?美國非營利新聞機構MuckRock給出了一個獨特的答案。
Investigate Europe是歐洲一個小型調查新聞團隊,其九位記者分處歐盟八國。他們如何克服地理、語言、技術等方面的障礙,如何進行分工、協調與溝通,從而高效有序地實現跨國合作?本文為你揭開團隊的幕後故事。
嚴峻的媒體和社會環境不但不會壓制優質深度報道的出現,反而有可能成為優秀故事生長的土壤,本文列舉的案例就是最佳證明。開放社會基金會總監Maria Teresa Ronderos梳理了2016年全球各大新聞獎項,帶你回顧過去一年各地調查記者所面對的挑戰和為記錄真相所作出的努力。
“對我來說,你們都是“聚焦”記者——因為你們做過或將來會做的那些優秀報道,因為你們展現出的能量、熱情、勇氣、頑強以及對揭露不公的承諾,因為你們對真相的孜孜以求,讓我堅信,世上所有的不公不義終會被徹底剷除。”
2016年12月,《南方都市報》的“700元買行蹤”調查曝光了互聯網非法販賣個人信息產業鏈,發表當日即迅速刷爆網絡。這次調查因何而起,暗訪如何操作,最終的報道如何傳播並形成席捲網絡之勢?南都編委虞偉應《中國記者》之邀,分享了他們的調查經驗。
2016年,全球調查記者挖掘事實和真相的方式有何改變?調查性報道呈現出怎樣的趨勢?本文擷取去年全球範圍內一些出彩的報道案例,簡析全球深度報道的現狀。
歐洲的調查記者面臨著哪些風險,小型機構如何維持獨立性並爭取到報道的資源,新聞業的變化、以及不變的東西是什麼……在與亞美尼亞Hetq Online網站的對談中,前《衛報》調查編輯David Leigh分享了他的看法。
1月23日,2016年菲利普·邁耶獎(Philip Meyer Award)公布結果,關於醫生性侵事件、野外火災可視化、職業網球假球案的報道分獲前三名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