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亚洲 | 对话“聚焦”小组前编辑:我们靠交谈“凿”破铜墙铁壁

对《波士顿邮报》前“聚焦”调查小组编辑Walter V. Robinson来说,“新闻最基本的技巧——从19世纪到20世纪、21世纪从未改变过——就是与人交谈。”Robinson带领“聚焦”小组揭露天主教神父性侵黑幕,经奥斯卡获奖影片《聚焦》扬名全球后,仍受“新闻的召唤”在高校任教、向各地记者传授心得。在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Robinson与深度君分享了聚焦报道背后的故事,调查报道的技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报道亚洲 | 环境报道, 如何松动社会坚冰?

环境问题,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九月的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资深环境记者Joydeep Gupta和Abu Siddique将分享环境报道经验,讲述如何深挖环境污染的生存危机和权力无能,推动问题解决。

中青报调查记者:做调查,学会析“信息”,选“角色”

做调查报道就像做一道数学题,用实证严密推理,用事实描述事实。如何才能有效分析信息、查找线索?暗访中,如何合理选用“角色”突破阻碍?深度君经授权转载微信公号“青年记者”(ID:qnjzbj)的分享,为你解析记者如何以“信息”和“角色”做好调查。

搜信息,助协作:数据检索利器Aleph特色一览

社会议题走向全球化,调查报道跨境协作也成新潮流,国际有组织犯罪和腐败报道项目(OCCRP)开发的新工具Aleph就是协助跨境报道的利器。用户可通过其上传文件、共享、搜索、抽取关键信息。想了解Aleph的背景和特色?以下便是Aleph设计者Friedrich Lindenberg的设计心得。

摄影记者陈杰:跑一线,突禁区,优秀调查是这样炼成的

2014年7月,陈杰辞去《新京报》摄影部主编一职,回到一线做摄影记者。此后两年,他的行程达到30多万公里,做了大量重大环境问题的报道。在他眼中,调查报道如何应对禁区?什么才是新闻业的核心价值?深度君经授权转载陈杰在“一席”的演讲实录(较原文有删减),一起听听他的心得。

普利策奖得主教你五步,做好数字化调查

数媒时代,善于处理数据、呈现故事,是报道掷地有声的关键。普利策奖新晋得主、ProPublica记者T. Christian Miller在美国调查记者与编辑协会(IRE)2016年度会议上分享了调查数字化的实用步骤和工具,解剖普利策获奖调查的关键。你还可参考《借助公开资源,全球记者开发了哪些调查好工具?【内附工具精选】》

数媒加吐槽,看Fusion如何打造年轻一代爱看的调查报道

如何做出年轻一代也爱看的调查报道?新兴媒体Fusion利用社交媒体记录并推广报道、善于挖掘独特故事,满足了“吐槽一代”青睐数字平台和犀利点评的心理。深度君独家编译Poynter的分析,分享他们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