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深度報道大會
這不再只是一個故事:當記者“放棄”客觀視角
|
報道尼泊爾內戰的時候,《尼泊爾時報》主編Kunda Dixit很快就丟掉了他在新聞學院學到的一點——做一個客觀的觀察者。“人們指責我越界了。”在第三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的“戰爭罪案與歷史創傷報道”研討會上,Dixit告訴在場的記者。“我們應該堅持公平,而不是客觀。保持公平的目標是爭取正義。”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martha-mendoza/zh-hant/)
Allan Clarke.
報道尼泊爾內戰的時候,《尼泊爾時報》主編Kunda Dixit很快就丟掉了他在新聞學院學到的一點——做一個客觀的觀察者。“人們指責我越界了。”在第三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的“戰爭罪案與歷史創傷報道”研討會上,Dixit告訴在場的記者。“我們應該堅持公平,而不是客觀。保持公平的目標是爭取正義。”
運用數據或技術能給調查報道帶來線索、提供思路、實現突破,但前提是,要真正做到讓兩者為故事服務。對此,“數據工場”的數據新聞編輯陳羽萱從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得到不少體會。
新晉普利策獎獲得者,美聯社記者Esther Htusan和Martha Mendoza將參與9月份舉辦的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探討“揭露現代人口販賣與奴役”(Exposing Human Trafficking & Slavery),分享調查心得。
善用政府公開數據,是調查記者的必備技能。這次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今年的普利策獎得主、美聯社記者Martha Mendoza跟與會記者分享了她從多年調查經驗中總結出的一份美國各類政府公開信息平台清單,並現場演示如何通過這些平台搜信息、挖故事、做調查。